一是协同引导劳动力转移。结对区县间建立劳动力供应调配协作机制,帮扶区县在受助区县发布用工和招生需求,委托受助区县开展定向招工、招聘、招生;受助区县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平台,加大人口对外转移力度,积极衔接帮扶区县通过定向招收中高职学生、定向订单培训、企业定向招聘(培训)补助等方式加快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转移。截止12月上旬,结对帮扶区县帮助培训转移劳动力超过10000名。其中:丰都县为南岸区输送信息产业工人2000名,有效缓解了南岸区信息产业用工缺口;长安汽车股份、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分别与开县巨龙职校、万州区三峡水利电力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开设2个“长安班”、5个“福特班”,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
二是助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13—2015年对口帮扶资金的60%以上精准用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特困户搬迁补助等。初步统计,2014年用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对口帮扶资金超过2.4亿元,极大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渝北区援助1820万元对酉阳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9200人给予了人均2000元建房补助;渝中区援助1200万元支持红池坝移民小镇公共服务建设,将帮助2000人实现生态搬迁,并将结合旅游产业一解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之忧。
三是深化结对共建工作。结对区县每年选择1—2个镇乡(街道)、部门机关进行结对共建,鼓励和引导帮扶区县内中小学校、重点职业高中和等级医院与受助区县同类机构开展结对共建,每年互派交流干部、专业人才,并帮助培训专业人才。截止12月上旬,今年已互派优秀干部挂职、交流教师、医务人员分别近200名、200名、160名,培训教师、医护人员各500多名。其中:江津区选派到石柱县10名优秀教师通过“一对一”帮扶指导和优质教学;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院选派6名技术骨干到彭水县普子镇和黄家镇卫生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活动,并免费培训20名彭水县乡镇基层医务人员。
二、以“产业”为重点,强化区县联动互惠协作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协作。探索建立结对区县互荐引资机制,从市外新引进的在本区县落户不具备条件、但符合结对区县产业定位的项目,可优先引荐到结对区县,一旦在结对区县落地投产,项目落户区县可给予引荐区县利益分成。鼓励区县间突破结对关系建立引资协作关系,按功能定位互荐引资项目并共享引资收益。截止12月上旬,全年协助引进项目5个,协议引资超过30亿元。其中:璧山区、大足区促成重庆万物春生制药有限公司落户秀山县,项目总投资2.5亿元,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预计年销售1.5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
二是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引导和鼓励帮扶区县辖区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与受助区县相关企业在农产品产加销、旅游景区线路开发、零部件配套产品加工、外包生产服务、产业基地共建等方面开展协作。鼓励地域相近、产业相近的受助区县联合与相关帮扶区县实施产业协作配套项目。截止12月上旬,部分结对区县已取得初步进展。比如:涪陵区引导伍尔特(重庆)电子有限公司与梁平县天胜电子元件加工厂签订订单外包协议,既帮助200名梁平籍劳动力实现就业,又缓解了伍尔特公司用工难题;渝北区与酉阳县协商提出“农产品变商品进主城、主城企业下乡订单生产基地”,并酝酿推行“渝北?酉阳旅游市民同等优惠待遇”;江津区引导辖区的重庆锦程实业公司到石柱县建设占地3130亩的车厘子、芦苇等特色产业基地;九龙坡区与云阳县签订合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协议,在景区建设和营销宣传方面互动协作。
三是加快共建园区建设。北碚区—巫山县共建移民工业基地,经过6年的建设,目前已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巴南区援建700万元支持城口县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帮助发展高山农特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业。江津区通过项目援助、技术支持、管理协助等多种形式帮助石柱县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三、以“放权”为要点,推动跟踪服务和上下联动
一是改进年度任务下达方式。按照简政放权要求,从今年起,市上不再统一下达年度帮扶计划任务,由结对区县政府自行协商制定并联合印发年度帮扶工作方案(协议)。年度工作方案(协议)由结对区县每年3月底前抄报我委备案。市里对结对区县上报备案的年度工作方案(协议)原则上不作统筹平衡,但对于明显不符合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的,将督促结对区县按期予以调整。
二是实行帮扶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报备制。市上不再统一审核下达援建项目投资计划,改由受助区县发展改革委根据结对区县政府联合印发的年度工作方案,会同区县财政等有关部门编制和下达帮扶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并同步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受助区县财政部门根据帮扶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帮扶项目资金预算,并同步报市财政局备案。我委只对帮扶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备案审核,对于不符合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及不符合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将督促区县限期调整。
三是强化帮扶工作监督和评价激励机制。要求结对区县特别是受助区县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要求强化项目管理,将帮扶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区县年度审计和财经稽核范畴,确保项目实施成效和资金使用安全。市里每年将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年度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报请市政府对区县帮扶工作实绩进行排位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