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薄熙来违法违纪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按照 “314”总体部署和“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强调控,先后召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民营经济、职业教育、民生改善等全市大会,形成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
经济稳中有进。在全国经济回调的大背景下,采取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力保经济发展,运行质量总体较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8%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紧贴国家产业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沿海产业转移等战略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工业平衡发展。行业结构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比超过1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汽摩产业总产值占比2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化工、材料、装备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较低的工业耗电量实现了较快的工业增长。二是金融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支柱作用进一步巩固。金融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5%以下。金融创新进一步活跃,在西部率先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中小企业私募债进入全国首批试点。三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增加值增长5%,粮食产量1150万吨,蔬菜总产量、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200万吨,柑橘、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投资平稳增长。采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拉动、工业和民生保障重大项目拉动为主的方式,保障投资实现稳中有升,预计增长23%。一是投资结构优化。积极贯彻新型工业化大会等会议精神,努力调整投资结构,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分别完成3119亿元、2920亿元和2518亿元,增长23.3%、38.5%和25%,进一步凸显工业投资重要性。二是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重点建设项目开工80个、完工50个,40个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市政府强力推进的“九大基础设施项目”、 “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城市片区开发建设项目”等29个重大项目群积极推进,完成投资超过1470亿元。30多家央企来渝签约合作项目72项,总投资35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55亿元。争取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18个,投资额1400亿元,一些多年未突破的重大项目获得核准。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在外需不振、出口受挫的大环境下,运用平台建设、口岸开放、物流改造等综合手段加强本埠与外埠资本及货物流通,实现进出口与利用外资高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家达到225家。口岸高地加快成型,两路寸滩和西永保税区加工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1/4。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渝新欧班列顺利开行近50趟。全市货物吞吐量增长14%,其中国际货物吞吐量翻一番。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转户政策兑现到位。深化金融改革,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等九大要素市场交易量增长超过30%,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超过100亿元。加快土地改革,启动地票价款直拨工作,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试点新增9个区县。推进住房改革,新开工公租房500万平方米。城乡集中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调整所有制结构,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出台“1+3”配套文件,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极大地调动了民企发展积极性,民营市场主体快速增加,超过3亿元专项资金已直接拨付到企业,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累计发展微型企业7.5万户。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增长14.5%,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3%。二是公共服务强化。开工528所农村中小学改(扩)建项目,扩大中职学生资助范围。确定10个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全覆盖。三是社保体系逐步完善。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四是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880元和7650元,增长13%和18%。五是资源环境更加和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森林覆盖率达到40%,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II级天数超过311天。六是物价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同比回落1个多百分点。阶梯电价正式实施,将二档确定为400度,低收入阶层获得实惠。
要素保障有力。一是能源供给充足。针对能源供需新形势,市政府多次开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天然气供应达51.5亿方,增长15.9%,其中工业用量31.4亿方,增长20.5%。“县县通”工程启动实施。二是资金统筹有度。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43亿元,新增银行贷款2500亿元,发行企业债券超过300亿元,中汽院、隆鑫上市融资21亿元,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均大幅增长。三是土地供应充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2.39万亩,其中公租房、交通、笔电等重点项目和两江新区等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5.3万亩。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不会有大的起色。美国经济虽出现复苏迹象,但金融危机发酵、失业率高、财政悬崖将至等因素导致不会有大的改观。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经济缓慢增长。日本尚未走出衰退,经济颓势将继续。“金砖四国”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速将下降。国内经济将面临外需疲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挑战,但也存在十八大制度效应、工业化等四化推动、要素供给质量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等有利条件。总体看来,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速增长时期。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年全市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优化投资结构、调结构转方式、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和保障民生、深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GDP增长12%。贯彻落实十八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要求,既为调结构转方式留下空间,避免区县层层加码,又针对我市仍然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市情,体现加快发展、持续发展要求。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明年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企业经营情况有望好转,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税收增收。
投资增长16%。未来一个时期,投资仍然是重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必须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和速度,加大对工业技改、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投入。
工业销售值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强化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的支撑作用,重点推进笔记本电脑放量,促进汽车行业恢复性增长。稳步发展轨道交通制造。加快推进“十大产业项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明年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将有力促进内需扩大,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见效,继续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提振消费信心。但考虑到汽车、家电消费等政策刺激效应减弱,收入分配改革效果还有待观察,增长空间有限。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100亿美元,进出口增长25%。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体系日渐健全,对外资有较大吸引力,但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已居中西部前列,难以大幅增加。近两年,进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垫高了基数,加上外部需求没有根本性好转,目标不宜太高。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摩托车、轻纺等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汽车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加快实施七大产业三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集群发展,争取完成投资3750亿元,新增投资620亿元,占比34%。国有经济进一步优化重组,发挥带动作用,争取实现利润200亿元以上。推出一批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
优化产业布局。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重要的电脑、打印成像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重庆经开区和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及机电、家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长寿、万州等国家级开发区重点打造综合化工、冶金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西地区重点发展综合化工和材料产业,强化摩托车、轻纺等消费品制造及汽车、电子信息零部件配套产业的优势地位。“两翼”区县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
抓好重大产业项目。一是抓好投产项目。重点抓好长安福特发动机、变速箱、长安鱼嘴千亿汽车城二期、嘉陵江川乘用车、力帆汽车发动机、青山变速器工业园、弛源化工聚四氢呋喃、中铝萨帕轨道交通用特种铝型材一期、格力电器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见效,形成新的产能。二是抓好开工项目。重点抓好上汽通用五菱微车、水轮机厂搬迁、BDO一体化、华峰己二酸二期、紫光阿科玛MMA及下游、蓬威石化PTA扩能、蒂森克虏伯高强度汽车板、亚太纸业高档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尽快投入实物量。三是抓好在建项目。加快长安福特三工厂、长安铃木二工厂、尼玛克汽车零部件、中空仪表生产研发基地、机电集团下属企业搬迁、MDI一体化、攀钢氯化法钛白粉、中铝重庆铝及铝合金开发、山东如意西部纺织城、玖龙纸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促加快进度,早日投产。
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引导社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独立研发设计企业,促进重大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推进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战略,扶持国产化“首台套”工程项目,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二)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
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按“1+6+23+100”的城镇格局加快完善配套,争取完成投资3340亿元,新增投资580亿元,完成投资占比30%。高速公路,开工秀山至松桃、石柱至黔江等项目,加快西三环合川—铜梁—永川—江津—綦江,成渝复线高速、沿江高速主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新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合川—长寿、巫溪—镇坪等项目前期工作。铁路,建成通车渝利、渝涪二线等项目,开工涪怀二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兰渝、成渝客专、渝黔、渝万、三万南等项目,做好郑万铁路、重庆西站、菜园坝站等项目前期工作。机场,开工空军新机场及两个生活基地,全面推进江北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工程建设。轨道交通,建成通车6号线二期礼嘉至北碚段,加快推进2号线延伸段、3号线北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做好第二轮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环线和5号线可研获批。
完善城镇功能。一是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强银企对接,拓展非银行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加快OTC、金交所改制。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发行区域集优债和私募票据等产品。改善金融环境,培育金融市场,集聚金融要素。二是稳步推进商贸物流业。大力推进百亿级商圈和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开工秀山农贸中药材市场、永川兴龙湖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朝天门国际商贸城、江北果园港二期、涪陵龙头港、万州新田港等项目建设。做好石柱辣椒物流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
打造生态型农业。突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相互促进关系,强调农业发展多样性,改变一个地区一个品种的旧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发展柑橘、畜牧、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减少传统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粮油生产,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保障“菜篮子”供应,加快璧山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永川蔬果万亩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化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产品供给和保障能力。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开工南川金佛山、巫山中硐桥、石柱东方红、酉阳九龙眼等水库,加快建设万盛鲤鱼河引水工程、万州杨柳水厂等项目。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支持8大灌区的续建配套和高效节水改造。全市村通畅率达到77%。推进20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
(四)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重庆。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开展差别化考核评价。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和低碳产品认证试点,启动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重大示范工程,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运用市场机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长江两岸绿化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荒山荒地造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争取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次级河流环境治理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矿产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示范项目,并以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主线,推动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
(五)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强与沿海省市经贸合作,建设沿江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围绕紧缺资源、装备、品牌和先进技术,推动企业“走出去”,着重推进地下资源、地表产品、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和海外建园等五大领域“走出去”项目,抓好海外在建项目。
畅通物流大通道。继续夯实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础,深入实施“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和“三基地四港区”物流平台战略。加强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回程货物组织,突破冬季运输瓶颈,增加开行密度,促进常态化运行。继续推动“西南翼”物流通道研究。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货物集疏能力,优化国际货运运输结构。加快推动团结村铁路物流基地对欧贸易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公路物流港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航空物流基地西区北货站、保税港区航空货运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提速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两江新区,投资增长30%左右,进入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新阶段。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和发展承载能力,以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四个城市中心区为重点,稳步推进两江总部基地、国际品牌港、生命科学园、国际教育特区、亚洲艺术中心等功能型城市板块建设。
(六)深化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促进城乡要素对进。有序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畅通户籍制度改革制度性转移通道,及时全面兑现各项户改政策,确保转户居民“进得来,稳得住”。加快宅基地处置与利用,维护转户居民合法财产权益。健全农业经营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加快耕地保护地方立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开展农房交易试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改革,稳步开展地票交易。启动农村土地交易所实物交易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承包经营权交易试点,在“两翼”开展林权交易试点。合理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抓好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兴农担保公司作用,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规模新增300亿元以上。加快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探索建立乡镇金融服务站。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发展重点特色产业。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强化“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增强帮扶实效。加快库区“三有一新”建设,全面完成库区移民“两金”兑付等“前三峡”扫尾工作,抓好三峡后续工作,做好库区生态环保和地灾防治项目。支持移民职业学历教育,解决好“4050”移民就业难问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对接国家片区扶贫攻坚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整合资源推进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落实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出台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调节过高收入。推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七)持续改善民生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启动巴南江南职教城、长寿化工职院迁建、九龙坡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沙坪坝商职院大学城校区建设。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全面推行免费中职教育,扩大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比重。建立城乡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引导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基层文化、体育设施达标升级,开工沙坪坝壁球馆、长寿水上运动中心等全国第五届体育大会重点馆项目,加快巴南建设艺校搬迁、大渡口工业博物馆、渝北数字出版基地等市级重大文化项目。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形成城镇15分钟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推动农村电影惠民放映工程、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一批农村文化中心户。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全覆盖。加快推进“三甲”医院创建。进一步推进“十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抓好10个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实现基层卫生人员轮训全覆盖。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库区移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就业工作,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万人。加快推进西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办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实施好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及住院费用报销水平的相关政策。加快建设市第一福利院老年休养楼等项目。逐步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
(八)做好要素保障
加强资金调度。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强化企业自筹,力争社会资金4000亿元,新增银行贷款3000亿元,证券融资600亿元,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加强能源保障。平衡好外购电与市内机组发电关系,灵活合理安排外购电力电量。保供天然气80亿立方米,储备成品油50万吨。抓好土地调控。加大建设用地储备,确保两江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以及笔电、交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本文来自: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详细出处:http://www.cqdpc.gov.cn/article-1-19659.aspx